2021年03月10日舟山日报芒果体育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07-16 05:53:48

  芒果体育本报讯 昨晚,市长何中伟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精神,集中学习交流《习在浙江》采访实录,部署政府系统专题学习宣传工作。

  何中伟指出,在浙江期间,习同志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并形成了许多关于省域治理的理念和思想,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源泉。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带着真情实感,深入感受对浙江的深情厚爱,深刻领悟治国理政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何中伟强调,要融会贯通深学笃行,把学习《习在浙江》采访实录,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以在浙江的这段奋斗历程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要与深入学习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把领导浙江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指引我们更好地办实事、开新局;要与深入学习习同志对舟山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入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舟山进一步落地生根、结出硕果。要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立足舟山实际,努力学习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经验,尤其是要充分结合对舟山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为我们抓好新时期改革发展工作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引。我们一定要学习好领悟好,切实把的关心关怀落实落细到舟山发展实效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地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开展专题学习,丰富载体形式,加强面上宣传,迅速在政府系统掀起《习在浙江》采访实录的学习热潮,不断提高政府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

  本报讯 昨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在新城举行,认真学习《习在浙江》采访实录,贯彻落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精神,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学习宣传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明超主持会议并讲话。

  张明超指出,《习在浙江》采访实录生动翔实地呈现了习同志在浙江的领导工作历程,全面展现了习同志对浙江改革发展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实践。学习好《习在浙江》采访实录是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切实增强学习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记习对浙江的殷殷嘱托。要把学习《习在浙江》采访实录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对舟山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人大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推动舟山人大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张明超强调,要按照市委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的热潮。要把习对舟山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宝贵的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为人大系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要结合舟山人大实际,以学习为统领,进一步深刻认识和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巡察整改、人大整体智治、代表换届、常委会依法履职等各项工作,为建设“四个舟山”、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作出人大贡献。

  本报讯 昨天下午,市政协召开党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学习《习在浙江》采访实录,结合“十四五”实际,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助力建设“四个舟山”。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王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王伟指出,全市各级政协组织要进一步增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建设“四个舟山”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牢记对我省的殷殷嘱托。要把学习《习在浙江》采访实录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与学习习同志对舟山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深刻感悟,不断汲取强大动力,推动我市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王伟强调,要周密安排,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拓宽宣传渠道。要在组织召开各层次会议的基础上,积极动员机关干部职工和广大政协委员借助“学习强国”APP、微信、网络平台等载体开展自学,并充分利用《舟山政协》内刊和门户网站,加大对学习《习在浙江》采访实录的宣传报道,形成学习宣传热潮。

  王伟强调,各级政协组织要结合实际,努力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要坚持以大局为重,主动对标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献计献策,彰显新作为。要坚持以责任为先,自觉地把“人民政协为人民”重要理念贯穿履职各方面全过程,凝聚新合力。要坚持以落实为要,不断提升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和广大政协委员激情创业、拼搏赶超、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树立新形象。

  本报讯 昨天,市委书记、新区党工委书记俞东来专题调研城市更新工作。他强调,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全力做好城市更新这篇大文章,奋力书写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昨天上午,俞东来带队先后来到定海、新城、普陀等地。在定海,俞东来调研了东大街、西大街改造修缮项目和机场路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新城,俞东来一行考察了惠飞路以南区块改造及万达广场项目。在普陀,俞东来考察了普陀城西未来智创城项目、中弄地块棚户区改造项目。每到一地,俞东来都详细了解项目有关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现场协商对策,要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推动城市更新取得更大成效。

  昨天下午,俞东来主持召开城市更新专题会,听取全市城市更新工作汇报及定海区、普陀区、新城管委会、普朱管委会有关情况汇报。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城市更新取得的成绩后,俞东来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城市开发建设方式的一次重大转变。城市更新首先要观念更新,坚持系统观念、树立系统思维,推动城市设施完善、环境美化、产业优化、内涵升华、治理永续、活力迸发。要把握城市更新是从传统的大拆大建向综合性的建设改造转变,是从碎片化改造向系统性补短板转变,是从以物为核心向以人为核心转变,是从重建设轻管理向建管并重转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城市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研究谋划,坚定不移把城市更新这项工作抓下去,让舟山这座海上花园城市能够脱颖而出。

  俞东来强调,要项目化推进城市更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要抓棚户区改造更新,按照“规划统筹、分类指导、连片策划、精准施策”的原则,摸清家底、制定方案、排出计划、限期完成,加大连片整体改造力度。要抓老工业园、旧厂房改造更新,结合亩均效益提升和“低、小、散”企业整治,进行一次全面改造更新。要抓老旧小区改造更新,提升改造标准品质,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抓好三年行动收尾的同时进一步扩面增量。要抓城中村改造更新,提高货币安置补偿比例,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推进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要抓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更新,加大定海古城保护开发力度,高水平规划设计,积极引入新业态,让古城焕发新活力。要抓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更新,推进市区主要道路电力线“上改下”等综合整治,市区一体化规范完善城市家具,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加快污水污泥处理、地下管网等设施建设。要抓政府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改造更新,积极培育和引进优质教育、医疗、文体等资源,将智慧城市理念贯穿至城市更新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要抓城市重大区块改造更新,打造一批城市更新样板。

  俞东来强调,要加大城市更新统筹保障力度,各地各部门一把手高度重视,抓好城市更新规划,强化市级统筹,狠抓征迁拆违,强化资金保障,抓好招商引资,搭建做强开发平台,有力促进共建共享。要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城市更新不断取得新成绩。

  本报讯 昨天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何中伟到定海区调研村集体经济发展、渔农民增收工作时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激情创业、拼搏赶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分层分类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千方百计拓宽渔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我市共同富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何中伟一行来到双桥街道紫微村鲍家洋区域,察看了解土地抛荒情况。何中伟强调,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耕地应种尽种,切实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要进一步对耕地抛荒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制定合理有效的科学应对措施,多措并举抓好耕地抛荒治理工作,切实提高耕地利用率。要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土地流转,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做大做强。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性保险,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

  在双桥街道石礁村村委会会议室,何中伟主持召开村集体经济“消薄”和渔农民增收工作座谈会,听取全市有关情况汇报,与街道、村干部及村民代表座谈交流。何中伟强调,要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强化自我“造血”能力,实现村级收支平衡。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拓新产业、开发新资源,做大做强农旅融合,发展乡村美丽经济,加快构建以多业态复合为特色的海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要多条腿走路,引导鼓励各村通过收储开发闲置农房、用好村级留用地、创新服务经营模式、办好实体企业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要坚持“一村一策”,分层分类研究,优化规划设计,量化目标管控,强化结对帮扶,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渔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渔农民富裕富足。

  本报讯 2月27日23时左右,浙普渔21177船移锚触礁,在自救过程中,船长蒋某与一名船员不慎落海。虽经虾峙镇镇村、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救援,该事故仍造成2人死亡。近日,市纪委会同普陀区纪委对这起渔船安全事故中相关公职人员失职失责问题开展核查,对责任人员依规依纪作出严肃处理,并通报了该起渔业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情况。

  经查,浙普渔21177船系普陀区虾峙镇黄石村拖虾作业船只。此次事故虽属意外,但虾峙镇党委、政府相关人员在预防、处置此次事故过程中,存在履职不力的问题。2021年3月5日,普陀区纪委区监委对虾峙镇党委书记贺恩盛、镇长郑磊予以诫勉谈线日,对虾峙镇分管渔业安全生产的副镇长汪文勇、虾峙镇渔船管理服务站副站长杨旭光(主持工作)予以政务警告处分。

  安全生产大如天。通报指出,该事故暴露出虾峙镇党委、政府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思想上不够重视,监管措施上存在明显漏洞等问题。通报要求,此次事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伤害和损失,在全市范围内造成不良影响,教训深刻,再一次给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敲响警钟。全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以案为鉴,举一反三,认真汲取教训。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织密安全生产防范网;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督促各地各部门压紧压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加大政治监督力度,严肃查处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失职失责问题,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提供有力支撑。

  该工程位于新城中心区南北绿轴核心位置,北临海天大道,西接千岛路,东到体育路。改造后,该中心广场总建筑面积达1万平方米,设置地下停车位165个,并打造特色景观亭。

  全市3万余名党员干部开展组团式、联动式防控,构筑起海陆防疫“红色铁桶阵”,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新一届村社“两委”班子中35周岁及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较上届提升46.1%和62.67%,其间未发生违反换届纪律情况,高质量完成了村社组织换届。

  打好招才引智主动仗,引育“高精尖”人才85人,超过年度指标70%;引进大学生同比增长27%,多项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入选数增速名列全省前茅,“舟创未来”人才飞地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全覆盖……

  这一年,面对抗击新冠疫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村社组织换届等大战大考任务,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带领党员干部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紧扣中心大局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在不平凡之年交出一张非凡的“组工答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一场场大战大考,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

  回望过去一年,在一场接一场的大战大考中,总能看到高高飘扬的党旗,总能看到温暖人心的背影——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大战”中,400余名党员驻守金塘卡口,在寒风夜里筑起了防疫墙;高亭镇高亭一村“”姜文登说,疫情不退他就不退休……战“疫”期间,响应组织部门的红色“动员令”,机关党员、离退休党员、两新组织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党代表等闻令而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9000余场次,参与党员达到18万人次。

  在复工复产的“大考”中,党员干部组成专项帮扶组,抽调1000余名驻企服务员,倾听基层困难,纾解企业难题;组建小分队出省招人,“海陆空”全畅通,包车包船招人进舟山、到企业……全市党员干部深入2200家企业开展驻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4513个,有力推动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实现疫情图、复工图“双绿色”城市。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决战”中,街头巷尾、工地一线,党员干部亮出创城“先锋队”最美标签;370多个兼合式党组织近3万名在职党员“8小时”外当创城表率……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一座城幸福百万人。

  用实干诠释初心使命。我市组织系统聚焦中心工作、重大任务,闻令而动、奋力担当,一个又一个大战大考的捷报,成为我市组织系统和党员干部政治定位的最好检验。

  去年以来,全市开展“重要窗口”新时代使命学习教育和对党忠诚教育,组织各类集中学习4421场次;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轮训,实现科级以上干部全覆盖;创新实施全市两新“云党课”直播培训模式,组织“万名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轮训党员占全市党员的32.65%;实施党员七月“集中教育月”活动,开展“三会一课”理论学习4.8万余场。

  担当作为,合力攻坚。去年舟山GDP增速全省第一,“高分答卷”的背后,离不开全市党员干部凝聚起的红色力量。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重中之重。

  回望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进一步优化了选人用人的导向,完善了育人管人机制——

  突出实干实绩导向,实行“赛马”机制,大战大考、项目一线就是“赛马场”。数据显示,去年我市提拔表现突出的干部49人,优先晋升职级161人,5人被授予“省担当作为好干部”称号,7人入选全省“最美公务员”。全市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氛围越来越浓。

  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搭建多维立体培育平台。去年,围绕加强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我市共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106期,培训干部5231人次,开展第二批聘任制公务员招聘,20名新“百人计划”来舟工作,选派105名干部到重点部门、关键岗位挂职锻炼,组织50名年轻干部开展集中交流任职,建立“双一流”选调生“导师帮带制”,赋能工程让党员干部的干劲越来越足。

  推进数字化改革,构建干部“整体智治”监督体系。去年,我市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联动干部大监督信息系统,个人有关事项查核一致率上升到99%以上,5起党员干部违规兼职取酬典型案例被公开通报,7名干部考核相对后列的干部被谈线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分类跟踪培养,高质量选人用人的机制越来越完善。

  激情创业,拼搏赶超。高质量“组工答卷”中,有“舟山铁军”那股子干劲留下的印记。

  欲筑其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神经末梢”,是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回望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和“固本强基”两手齐抓、良性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建活力——

  基层党建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面对村社组织换届“大考”,全市各级组织部门立足海岛特色,推行“一村一策”“五级过堂”“红黄绿”三色预警等做法,创新异地同步选举、海上委托等模式,选优配强基层实干铁军。去年,对全市1965名人选进行资格条件联审,406个村(社区)高质量完成换届工作。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重在“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探索推行项目党建、特色小镇党建、自贸产业等新兴领域党建,建立项目党组织172个、吸纳党员5500余名;全市90.2%的城市小区建立兼合式党组织,705艘“瀛洲红帆”渔船、1158支“东海渔嫂”队伍成舟山基层治理的金名片。

  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看党建赋能发展的成效。去年,我市持续深化完善“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阵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组织关爱在心上”工作法,实施“项目育人”“一线提能”“品质提升”等工程,有力助推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回望过去一年,我市把人才工作作为加快赶超发展、增创发展优势的“硬核”,促进人才“引育留用”与产业同频共振——

  立足产业特色,打好聚才“组合拳”。去年,我市精准实施“银龄三师”招引、高校毕业生聚舟、技能人才提升等计划,招募优秀退休教师、医师、工程师48名,引进大学生1.37万名,培训技术技能人才2.2万余人次;升级实施“5313”行动计划,引进落户科创领军人才(团队)40个。

  搭建人才平台,栽好引凤“梧桐树”。去年以来,我市组建东海实验室,创建智慧海洋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浙江舟山人才创业园等双创平台,在沪杭甬布局建成6个“舟创未来”人才飞地,引进人才创业企业60余家,集聚各类人才300余人。

  扩大朋友圈,推动区域“大合作”。去年,甬舟两地联合组建海洋生物和石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共建教授(专家)工作室11家,联办一体化品牌引才活动8场,建立区域医学专科联盟7个;甬舟专家人才“一库一网一码”上线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实现同城服务,10万余台科研设备和4万余项科创服务实现共享。

  打造生态圈,增强人才“吸附力”。去年,我市围绕建设宜居宜业人才环境,整合资源布局了一批行业型、专业型、特色型的“人才之家”,深化人才服务“一件事”改革,创新推出“舟山人才码”, 30余项服务实现“一码通、一码清、一码办”。

  逐梦惟笃行,奋进正当时。以创造性张力推进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正带领党员干部,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海上花园城市实践路上。

  本报讯 席地能坐,要的是清洁干净和放心舒适。昨天上午,来自全市各派、无党派、工商联、侨联、各少数民族、市委统战部机关的150余名妇女代表,一走进观音文化园,就被景区一尘不染的环境所吸引。洁净无垢的水面、绿草茵茵的草坪、光滑如镜的路面、干干净净的休憩区……大家在参加“市统战系统助力‘美丽舟山’建设,共同打造‘席地能坐’保洁区”的活动中,实实在在地体验了观音文化园“席地能坐”的创建成果。

  据了解,根据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新一轮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实施方案,今年我市将对城区公园广场、车站码头、中心商业区块等公共场所加大保洁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创建30个“席地能坐”公共区域。观音文化园自去年11月中旬开园以来,截至今年2月末已接待游客35万人次。目前,该景区已成立“席地能坐”专项小组,做好园区全天候保洁工作。在落实专人、分段负责,进行跟踪检查、通报反馈的基础上,使用大理石镜面机、扫地机、高压水枪等专业机器设备,保证地面无垃圾、无灰尘、无污渍,公共区域无卫生死角,佛像家具无污渍,园内厕所无异味,道路保洁见本色,绿化绿地见景致。

  “真干净啊,感觉真好!坐下就不想起来了。”妇女代表庄园赞不绝口。她说,“席地能坐”真的带给人一种特殊的心情,让人更放松地去体验游览的美、生活的美。“我都想好了,等天气好点,花都开了,就带上家人,或约几位闺蜜,带个保温壶、旅行茶具,来这里随走随坐,然后喝喝茶聊聊天。”

  妇女代表张岚说,她记得上海外滩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的标准就是能“席地而坐”,如今舟山经过三年创城,也让她也体验到了这种喜悦,“接下去最重要的是巩固和提升创城成果,让更多的公共区域、景区都能像观音文化园这样‘席地能坐’,打造美丽舟山的一张新名片。”

  参加活动的妇女代表纷纷表示,愿意当好志愿者,向游客和市民宣传倡导“席地能坐,文明生活”新风尚。

  本报讯 3月8日下午,定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里其乐融融,10多位女性道德模范正参加“岁月绽放美丽 喜迎三八节”活动。

  公益先进人物乐秋英手工制作了一只口罩,她打算戴上这只口罩做好常态化防疫工作;“爱心奶奶”郭玲娣准备把自制的零钱包带给民工子弟学校,为“小候鸟”们宣讲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英语老师陈雪霞表示,要兢兢业业工作,与全市广大妇女一起为舟山建设发展做贡献。

  活动中,青鸟社会服务中心为每位道德模范送上自制的“玫瑰花”,致以节日祝福,感谢她们在各自领域发挥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报讯 “首先,我为大家介绍中国成立后,党章不断完善的过程。”昨天上午,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大二学生陈林平担任“讲师”,在该校大学生创业吧为在场的同学们宣讲党史。这是3月初开学后,该校大学生党史宣讲团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宣讲。

  据了解,该校大学生党史宣讲团成立于今年1月,旨在让“00后”成为党史教育的主讲人,在青少年中形成浓厚学习氛围,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根据计划,该宣讲团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党史宣讲活动,带领同学们知党史、学党史、悟党史。

  陈林平当天宣讲的主题是“对党史的认识”,主要听讲对象是学生会和班级干部。认真聆听宣讲后,该校护理系19级学生詹叶珂倍感鼓舞,“我很钦佩革命先辈,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特质,坚定理想信念,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大学生。”

  当天,在学校教学楼,思政老师吕少娇为学生上了开学后第一堂党史课。该校团委副书记王珊珊介绍,学习党史将作为今年全校思政教育的重心,下一步学校还将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红色百年行”、讲述红色故事、红色基地研学等活动。

  舟山甬舟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38号集卡车队成立7年,先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今年又跻身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4名女司机的事迹令人称道。

  “第一次觉得原来我们也是这么地美丽,这么地可爱,并且英姿飒爽。”本报8日刊发《集卡女司机闯码头》报道后,正在参与无人驾驶电动集卡技术测算的女司机姚海玲,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

  走出家庭,迈入职场,甚至意外闯入普遍认为以男性为主导的一个职业领域,这群女集卡司机凭勇气克服困难,用每一天、每一小时的汗水不断奋进,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让更多人知道了自己的故事。她们不仅在向世俗的性别偏见说不,也把命运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集卡女司机朴素且动人的美丽,令我们感动不已。

  深究这种“美丽”,其中蕴含的闯劲与实干精神,正是新时代舟山发展建设、培育新动能所不可或缺的美。这个时代,正需要这样积极开拓、敢闯敢拼的美丽。面对新挑战与新格局,我市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每一个新时代建设者的身上,都强烈呼唤这种美。

  采访对象:周国富,1945年7月生,浙江诸暨人。1998年12月至2007年4月任省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其间,1998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兼任省政法委书记,2003年7月至2006年11月兼任省纪委书记。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任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11年3月至2018年3月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2018年8月退休。

  采访组:周国富同志,您好!习同志2002年到浙江任职时,浙江当时的省情是怎样的?面临哪些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周国富:浙江是一个陆域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万多平方公里的沿海省份,陆域面积中山区占70%左右,被称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多地少资源能源匮乏,人们常说,“浙江人倒霉,就倒在没有煤”。同时,浙江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大的国有工业企业,1953年至1957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大项目中,没有一个落户浙江。加上1962年蒋介石提出“”,浙江地处沿海前线,一些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也搞不了,所以在改革开放之前,浙江的经济社会情况与全国大多数省份差不多,甚至比其他省份还要更困难一些。

  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人文优势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政策贯彻实施激发出来、凸显出来,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比如,习书记2002年10月到浙江任职时,民营经济已经占据浙江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称作“三分天下有其二”。我曾把浙江的经济情况归纳为“老天爷经济、老祖宗经济、老百姓经济”。“老天爷经济”是指浙江具有沿海区位优势;“老祖宗经济”是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较为深厚;“老百姓经济”就是指民营经济较为发达。但浙江的民营经济也有着先天的不足——这些民营经济大多是从乡镇企业转制和个体私营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技水平较低、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较散、实力较弱,处于产业链价值链的中低端。这种现象初起时被叫作“村村点火、乡乡冒烟”,这是对当时浙江民营经济“低、小、散、弱”情况的形象描述。同时,从全省情况看,民营企业虽然有了大的发展,但还不可能与国有企业相提并论,浙江经济又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所以浙江的干部和民营企业家普遍感到发展底气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需要对浙江经济的发展理念和路径进行认真梳理和思考,找到新的发展思路和方位。如何加快实现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壮大发展浙江经济,成了摆在习书记面前的一道难题。

  习书记到浙江以后,先是俯下身子扎实开展调研,然后基于对浙江省情的了解提出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新的工作坐标。走在前列是目标,干在实处是关键。这让大家耳目一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创新创业中秉持的奋进精神的高度凝练,也是对今后工作的明确要求,极大提升了浙江干部群众的精气神。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格,一个省有一个省的省格,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人格,“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就是我们浙江的省格,是浙江发展的精气神。同时,更是习书记个人品格的高度凝练、集中体现。

  在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习书记提出了著名的“八八战略”。“八八战略”,八大优势,八大举措,针对浙江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主客观条件,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针对浙江独特的地理位置,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他还把民营经济发展经历的“走过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纳入浙江人文优势的内容,提出“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等等。

  “八八战略”是习书记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深思熟虑提出来的,全面、系统、贴切、务实,每条优势和举措都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所以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不仅为浙江未来发展明确了方位和目标,更重要的是使浙江4000多万人民提振了发展的信心。至今,“八八战略”依然是指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大战略和原动力。

  周国富:习书记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新抓手,将“八八战略”落到实处。概括地说,有“七个两”,即“两只鸟”、“两座山”、“两种人”、“两个治”、“两只手”、“两个优势”、“两个发展”等。

  “两只鸟”。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较早,基础薄弱,“低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加快浙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转型升级,习书记提出了“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的“两鸟”重要论断,促进了思想的再解放,极大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步伐,引导浙江经济科学发展、品质发展和提升发展。

  “两座山”。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域特点,发展不够平衡,粗放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山区发展与平原发展、长远发展与眼前发展等诸多矛盾,制约着浙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容量。就农村来说,当时有顺口溜说:“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在家穿拖鞋,出门穿套鞋”;“浙江到,汽车跳”。这说明村镇建设缺乏规划、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城乡发展不平衡。 2003年,在习书记的领导下,省委决定在农村全面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 2005年8月15日,习书记在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调研中提出著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为正在开展的“千万工程”和整个浙江的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指导方针。习书记亲力亲为,每年主持召开由各市市委书记和省级有关厅局长与会的农村“千万工程”现场会,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部署,脚踏实地,步步推进,形成市县书记和机关厅局长共抓齐干的大气势。同时,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如实施乡村通路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乡村规划和民居保护设计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下山脱贫和千万农民培训工程等。通过十几年持之以恒的奋发创新,浙江农村呈现了一大批美丽乡村和农(渔)家乐等“三农”(指农业、农村、农民)新景象,山青了,水绿了,人富了,村美了,农业产业“接二连三”,乡村旅游休闲成为新兴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山区农民说,过去是“砍树”卖“木头”赚钱,现在是“看树”卖“美景”致富。“砍”与“看”一字之变,深刻反映了浙江“三农”面貌所发生的根本变化。

  “两种人”。落实“八八战略”,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平原与山区”“陆地与海岛”的均衡发展至关重要。习书记提出并主抓“生态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山海协作”等,进一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城市文明辐射到农村,也让农村文明辐射到城市,农民进城务工,市民下乡旅游休闲并创业,不仅密切了城乡关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市民与农民的共同富裕、均衡发展。至今,浙江一直是全国城市农村、市民农民发展差异、收入差距最小的一个省份。

  “两个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征程,我国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改革开放是以一次又一次冲破思想禁锢为前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人民群众迸发出蕴藏着的极大创造力。习书记提出的“无为而治”“有为善治”的“两治”思想,意义重大。习书记十分重视老百姓为发展生产力所创造的新事物、新作为,积极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家的创新和创造。同时,对于政府有法制和政策规定并已经清楚明了的事情,就要敢于和善于去治理。如习书记主抓的“法治浙江”“文化大省”“平安浙江”等系列建设,为浙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两只手”。习书记善于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发展经济。创立于时代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对发展城乡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富裕农民作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农村供销合作社渐渐偏离了为农民服务的宗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供销合作社出现了诸多问题。习书记对浙江供销合作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专题调研,并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重新明确了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目标任务、改革重点和发展方向,特别强调供销合作社要为农民、农村和农业服务。他还亲自签发浙江省委〔2006〕106号文件,即《关于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意见》。同年,习书记在温州瑞安市农村供销合作社“三位一体”工作现场会上,首次提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此后,全国首家集生产、供销、信用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性合作组织——温州市瑞安农村合作协会正式成立。随后,在浙江省18个县(市、区)展开试点,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果。

  “两个优势、两个发展”。充分发挥浙江的“市场优势、浙商优势”,“跳出浙江发展浙江”、“走出去融合发展浙江”,是习书记抓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思想。浙江人多地少,资源能源匮乏,发展容量和空间不大。但浙江有市场先发优势和特有的浙商优势。浙江在海外有众多华侨、华人、华商,在国内各省都有浙商和商会。至今,浙商在省外已超过600多万,在海外也有200多万。浙商富有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坚韧不拔、创业创新的浙江精神,跳出去、走出去,发展浙江、发展全国、造福人民就是更高层次、更高站位的发展观。习书记每到省外和国外考察,都要去看望浙商、勉励浙商,听取意见,指导工作,使浙商备受鼓舞。“两个优势、两个发展”的大发展思想,不仅促进了浙江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浙江的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获得了丰硕成果。

  采访组:习同志主政浙江期间,您曾分管过纪检监察工作,请您谈谈他是怎样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

  周国富: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市场经济先发之地,浙江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党员、干部确实面临很多诱惑和严峻考验。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浙江的民营企业发展是靠“手榴弹”“炸”出来的,意思是经常拎着酒瓶请客喝酒;是靠“机关枪”“扫”出来的,意思是见了人就分发香烟联络感情;是靠牛皮“吹”出来的,意思是磨破嘴皮推销产品。习书记很理解民营企业家创业的艰辛和难处,他常说:我们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很不容易,党和政府一定不能瞧不起他们,要亲近他们,给他们支持。同时,习书记非常重视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他也非常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在反腐败斗争中,特别强调惩防并重,坚持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对于违纪违法的党员和干部,从来都是态度坚决,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

  在大力惩治腐败的同时,习书记十分重视对党员、干部和全社会的廉政教育,教育党员干部算清经济账、法纪账、良心账。在习书记的重视和支持下,浙江成为全国最早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省。省纪委专门编纂了一部《廉政镜鉴丛书》,分为《从政风范》《从政警戒》《古今廉文》《清官故事》《中国廉政史话》《廉政文化新探》等六册,由习书记亲自作序,作为党员干部读本,并公开发行。宁波市鄞州区委编纂的《中国廉政文化丛书》,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在全省各地还建立17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时还在全省开展廉政文化进街道、社区、农村和学校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时任书记和副书记刘峰岩的赞扬和推广。我曾经到杭州市区一所初中听过一堂“廉政文化教育课”,主题是“诱惑”,讨论什么是诱惑?我们身边有哪些诱惑?怎样对待诱惑?学生们讨论热烈,老师循循善诱,分析透彻,取得良好效果,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清廉”的种子。做好教育为上、惩防结合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浙江党员、干部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社会环境,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这是习书记率先垂范,敢抓、善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丰硕成果。

  周国富:习书记是一位拥有大智慧、大谋略、大抱负、大实干的杰出领导者。他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低调,始终扎扎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他认真负责,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注重调查研究,讲求工作效率。在我们心中,他既是我们的班长,也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家知道,我们浙江是世界闻名的产茶之乡,习书记爱茶、关心茶,支持浙江茶产业的发展。 2006年,还专门给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所属刊物《茶博览》撰写《世界茶乡看浙江》的文章,给浙江茶人以极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我觉得他做人如茶。茶叶在其生命最美好的时候(一芽一叶、一芽二叶)被采摘离开了生命之母(树),经历凋、揉、烘、焙甚至发酵等艰苦磨炼方成好茶。这正是习书记的人生经历和奉献成就的生动写照,也是他“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个人品格的高度凝练和精彩体现。习书记阅识丰富,胆识过人,身体力行,无私奉献。可以说,当年主政浙江时的探索和实践,是习治国理政思想的源头活水。

  “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个本领”的创新理念,为浙江党建工作搭建了最好平台和载体;要算好利益、法纪、良心“三本账”的谆谆教诲,浙江党员干部牢记于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求真务实,已成为浙江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传承……《浙江日报》日前开始转载《学习时报》的采访实录《习在浙江》,在我省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深刻认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将之转化为激励全省上下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努力奋斗。

  对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个本领”的创新理念,绍兴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傅红庆记忆犹新。“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建工作。 ”傅红庆说,绍兴市坚持以驻村指导员、民情日记、“契约化”共建等方式和手段,创新开展党建工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一线解决企业、群众、基层的急难愁盼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身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积极实践、主动探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傅红庆表示,接下来,要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进一步提高抓党建工作的实效,把抓党建和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地结合起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率先垂范、大力倡导的求真务实之风,已深深融入全省各级党员干部的血脉。台州市椒江区前所街道党工委书记金霄翔如今已养成习惯,不管多忙,每周都要到群众家里走一走、听听意见建议。

  去年他在走访中发现辖区内有506户农户收入相对较低,为此组织86名干部与他们结对并上门帮扶。“读了采访实录,我深刻感受到党员干部应当以扎实的作风,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树立为民解难的政绩观,坚持当好‘老百姓的官’。 ”金霄翔表示,前所街道正围绕群众关心的急难险重问题设置责任清单,要求党员干部向群众亮承诺、比进度、晒成绩,把为民解难的实绩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

  “‘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这十二字反腐败理念掷地有声,有力指导了浙江的反腐败斗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建德市委书记朱欢对采访实录中讲述的有关反腐败斗争的内容印象深刻。他说,近年来,建德市委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清廉建德建设。该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出台全面建设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十项规定”;突出监督下沉,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创新数字赋能,建设清廉建德智慧监督平台;坚持严管厚爱,构建起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朱欢表示,建德市将继续旗帜鲜明讲政治,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际成效,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长兴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监委代主任鲁有铭看了采访实录后感触颇深。他表示,习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些重要论述,与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更加深刻领会习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地方纪委监委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要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细,强化系统思维,把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发挥好惩治震慑、惩戒挽救、教育警醒的功效。

  采访实录提到,在浙江工作期间,习同志在领导政协工作的实践中,提出了很多重要思想。这让浙江政协人备感亲切。“这些思想一脉相承至今,为我省政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省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主任朱伟深有体会地说,“尤其是在扩大团结面、增强凝聚力方面,这些年省政协不断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十二届省政协精心培育打造‘委员会客厅’这一特色履职平台,通过有效的活动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和界别群众,把更多的人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他表示,将继续做好会客厅的服务保障工作,强化政协凝聚共识职能、更好发挥委员作用。嘉兴认真贯彻落实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思想。市委每年给政协出题目、交任务;市政协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职责。嘉兴市政协经济委主任俞燕锋说:“去年,全市政协系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共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联考卷’的要求,部署开展助力示范区专项行动,开展相关专题协商,提出意见建议28条。 ”嘉兴市政协还围绕“长三角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落实情况”开展专项民主监督,会同上海青浦芒果体育、江苏苏州建立毗邻政协联动协作机制。(原载2021年3月4日《浙江日报》头版)

  采访对象:章猛进,1946年10月生,浙江余姚人。 1998年1月任浙江省副省长。 2003年5月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2007年2月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2007年3月任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07年6月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2010年10月退休。

  采访组:章猛进同志,您好芒果体育!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您和他先后在省政府、省委同一个班子,请您讲讲你们认识的过程,以及他制定浙江发展战略的情况。

  章猛进:习书记从福建到浙江工作,出席浙江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并作任职讲线日,职务是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我当时是副省长,分管农业,在他直接领导下工作。一个多月后,宣布他接任浙江省委书记,同时也公布我进省委常委,任常务副省长。我在省委、省政府都有职务,所以和他工作上的直接接触就比较多。在最初接触中,我发现习书记待人很诚恳,说话办事很稳重,工作很严谨,很注重调研。

  我们两个人在工作上接触多,平时下乡调研在一起相处的机会也多,经常在一起聊天、交流工作。他曾把他的一本著作《关于农业农村工作调研》送给我,并在扉页上写了字:请章猛进同志指正。在共事的这几年当中,我们始终做到了配合默契、相互支持。

  平时开会讲话也好,工作时展现出来的工作思路也好,他一直都很有战略高度,有宏观思维。他看问题看得比较远,有长远规划,有大局观。他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浙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八八战略”。

  “八八战略”全面总结了浙江省八个方面的优势和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我们就“八八战略”反复学习讨论,最终形成全省的发展蓝图,并一项一项推进落实,取得了重大成果。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浙江没有走弯路,经济发展一直又稳又快,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习书记的“八八战略”有效引领了浙江这么多年的发展,为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浙江自古以来就是人多地少,人口和土地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矛盾越来越突出。进入21世纪,房子要建,高速公路也要建,飞机场也要扩建,没有土地怎么办?习书记当时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山坡地、海边地,但要经过环保部门的评估和批准,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这项工作开展起来之后,土地紧张的问题得到很大缓解。

  习书记还提出,要与兄弟省份开展合作,首先是把黑龙江的粮食运过来,保证浙江粮食市场的供应。要允许黑龙江来浙江办粮食一条街,允许把我们的粮仓租给他们。习书记还要我们帮助黑龙江发展经济,让我带企业家去落实。我先后到黑龙江去了6次,与当地建立起了长效合作机制,保证了浙江粮食供应的稳定,缓解了浙江土地紧张的压力。

  在城市的土地整合与规划方面,习书记也通过国企改革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杭州市的土地压力很大,环保压力也很大,他提出“腾笼换鸟”的办法,把很多污染企业迁到城市外面去,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进行新的规划建设。这样,既解决了污染问题,又把宝贵的城市土地腾了出来,可以建设公园、绿地、体育设施等等,给市民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同时,工业摆在城市之外广阔的地域,可以更新设备,加强技术改造,使企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现在杭州市这么漂亮,跟他当时做的工作有很大关系。

  习同志非常关注浙江农村的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他在安吉、丽水等地调研时,发现农村的卫生环境很差,污染很严重,就专门提出来整治环境的问题。此后,他积极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这成为浙江省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后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思想和实践基础。他十分支持省里安排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去。我省每年派100多名科技人员下乡,帮助农民科学种田、开发山区,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

  他积极推动“山海协作”,十分重视对贫困山区的精准扶贫。他经常到贫困山区调研,我还跟他去过几次。他的调研很深入,我记得他曾到过丽水市最困难、最穷的山沟深处,道路很危险。我们还跟他到过丽水市的最大扶贫项目滩坑水库坝址。他亲自协调这个项目,实际投资60多亿元,库容41.9亿立方米,装机容量60.4万千瓦,移民5.3万人,前三年平均利润达2亿元,扶贫效果十分明显。在深入调研之后,他了解了山区的具体情况和紧迫任务,强调推动“山海协作”的重要性。“山海协作”中的“山”指的是贫困山区,“海”指的是沿海县市,“山”和“海”之间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他主张把它们衔接起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当时,他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和“海”,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指导意见。直到现在,“山海协作”还在发挥着作用。

  在开展“山海协作”的同时,他还把省级机关的厅局同各个贫困山区的乡村结合起来,进行对口帮扶。这样一来,贫困山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机关干部为民服务意识大大加强,各尽所能开展帮扶。由此,贫困山区得到了快速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采访组:在各地各个层级的领导岗位上,习同志都非常注重创新。请谈几个您亲身经历的具体事例。

  章猛进:习书记很有创新精神,在不同领导岗位上都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我想着重谈谈他对浙江国有企业改革所做的创造性工作。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既十分重要又困难重重的问题。我调研发现,国有企业存在各种各样截然不同的问题,都很棘手,事情也很复杂,改革起来确实很难。习书记提出来:在工作方法上,首先不要搞“一刀切”,要实行“一企一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个要求,使我们开了窍,开动脑筋针对每个企业的实际去想改革的办法。

  习书记特别实事求是,从不会来虚的那一套。我曾跟他到过几个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老总们一起开座谈会,在会上当场就深入分析问题之所在,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而不是“务务虚”。在他的直接关心下,浙江有几家涉及交通、能源、商业、外贸的国有企业发展得都很好。

  习书记的思路很开阔,方法也很灵活,有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并了,还有的卖给民营企业了,他都很支持,不会“包办”,也不会搞“一刀切”,而是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革方式。在习书记指示下,我们通常会提出几个方案给企业自己选择决定。但前提是两条:第一,一定要保证所有职工的生活,保证他们有工作做;第二,国有资产不能流失。不管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方式,这两条基本原则都要坚持好。只要国家利益不受损失,民营企业又能有所发展,职工不下岗,政府何乐而不为呢?得益于习书记提出的这两个原则,浙江国企改革中职工安置问题都解决得很好。

  2004年,习书记还提出,企业要有“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发展思维。该产业升级、推进技改的,就要毫不犹豫地上;该挪走的,就要挪走。在这个思想指引下,不光很多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下面的很多乡镇企业也进行了改革。

  在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方面,习书记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我们有很多省级企业在宁波,这就存在一个问题:税收是归宁波还是归省里?省里在宁波单独设立税务机构,当时有很多关系没有处理好。习书记提出,要建立一个好的机制。后来,在他的指导下,大家讨论决定,在宁波的企业每年上缴一定数额给省里,并且每年都要递增5%,而这些企业所创造的GDP和税收都给宁波,我们税务部门全部撤回到省里来。这样,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都没有受到损害。

  再比如,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已经达到了国际化水平,习书记经过调研认为,这个地方的市场规模这么大,但地方的管理水平跟不上,就如同小孩子管大市场,有点力不从心。他就提出来,要对义乌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让义乌有更大的能力来管理好、发展好小商品市场。当时,我去做具体的执行工作。省政府赋予义乌相当于地市级的权力,义乌的县委书记由金华的市委常委兼任,义乌的县长由金华市的副市长兼任。县里本来是不能设立市级银行和海关的,但我们把这个权力都下放给义乌市。后来,义乌银行、海关都有了,大大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采访组:习同志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他主张做工作就要“沉下去”,不仅要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还要始终心系群众,了解他们的需求。请您谈一谈他下乡调研的情况吧。

  章猛进:习书记非常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他的战略谋划都来自于对基层实际情况的了解。他经常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他对老百姓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一有机会就往乡下跑,一有空就去调研。我同他一起到过很多地方调研。

  习书记每到一个市、一个县,一定会找来当地的地方志仔细阅读。开座谈会的时候,市县的领导谈得更多的是土地、GDP,而他会先从当地的名人、文化、历史谈起,首先挖掘出当地的文化内涵、地理特点、风土人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谈产业、谈发展,这样的发展才能有特点、有定位、有主旨,不会造成毫无特色的“千篇一律”式的发展。

  习书记平时掌握的情况比较多,给他汇报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不能讲假话、大话、空话,因为这些都糊弄不了他。这里面体现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心系群众,把工作抓在实处。

  他去丽水调研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时,发现云和县的很多农民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文化素质不高,收入也不高。他当时就觉得,对这些小孩子,还是要让他们多读点书,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调研回来以后,他就和省里商量,最终决定给这些贫困地区的小孩子提供免费的中专教育,凡是农民子女读农林院校的政府就给予补助,还免费给农村发放农业科普方面的书籍。通过这些举措,培养当地有文化、有知识的农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习书记青少年时代曾经在极度贫困的黄土高原当过知青,他和穷苦的老百姓在一起生活七年时间,跟困难群众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联系。每次他下乡,见到困难群众或者贫困农民,他都很揪心、很动情,我们都有很明显的体会和感受。他一直在想各种办法帮助农民致富。比如,他当年很重视的农家乐,至今都发展得很好,周边很多大城市的人常到浙江的农家乐来消费,费用不高,吃住条件还都不错。还有很多城里的退休老人把家里的房子租出去,搬到农村的农家乐住,他们的房租就足够支付在农村的生活费用了,农民也由此实现了增收。

  丽水有一个畲族自治县,习书记要求省人大研究立法,保护畲族的少数民族文化,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后来,省政府和省人大联合专门出台《浙江省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为省内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

  习书记非常关心老区人民。浙江的革命老区众多,他到浙江工作之后,第一时间就到丽水,参观了那里的革命根据地旧址,还到余姚的梁弄镇浙东抗日根据地看望老同志。他十分关心老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不止一次地说,我们不能忘记老区人民,一定要发扬老区的革命精神。在习书记的指导下,我们省政府每年都按计划给老区拨款,支持老区的建设和发展。省里还成立了浙江省老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做老区发展的相关工作,老区有任何新情况新问题,都能够及时反映上来,及时得到研究解决。

  采访组:在各地任职期间,习同志对离退休老同志和机关干部都非常关心,请简要讲讲他在浙江是怎么做的。

  章猛进:习书记对离退休老同志非常关心。他说过,这些老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他们只会越来越少,不是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要关心他们。习书记每年都会到老同志家里去看望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和他们谈工作,谈浙江的发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他们那里汲取智慧和经验。

  他对机关干部也非常关心。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对机关干部则是在规定的限度之内能照顾就尽可能多地给予照顾。他当省委书记期间,生活和工作都严格遵守待遇标准。他住的房子不到150平方米,办公室也未达到待遇标准。但他非常关心机关干部的待遇,机关干部的住房,没达到待遇标准的,他都会尽量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

  他还非常关心机关干部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在他的关心下,省里专门在体育局办的体育设施中给机关干部设立了健身房、游泳池等健身设施,凭卡就可以使用。同时,他还要求机关干部多参加体育锻炼,多做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不要吃吃喝喝,更不允许到有伤风化的地方去。他还指示从省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放在组织部,解决医疗费超支的机关干部的困难。习书记就是通过这样具体的举措,营造出了让机关干部安身、安心、安业的浓厚氛围。

  采访组:请您谈谈习同志注重信访工作,积极推动“下访”制度实施的情况。

  章猛进:从2004年开始,全国各地群众呈现增加的态势,浙江也是这个情况。虽然浙江的经济条件比较好,相对富裕一些,但的人次也还是很多的,比如民办教师、转业军人,有各种问题需要解决,涉及人数多,问题也比较复杂。

  第一,把群众变为干部“下访”。他率先垂范,带领我们省里的领导同志,划片包干,现场办公,推动形成了“下访”长效机制。这样一来,我们把很多问题都在基层化解掉了,群众就大大减少了。

  第二,强化信访工作的力量。他说,一个干部要提拔,最好到信访局去工作一段时间,锻炼锻炼,是很有好处的。他的这个思路很有道理。当时,信访工作所接触的事情包罗万象,干部要能面对地方上各种复杂的问题,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这样才能历练成熟。

  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忆深刻。当时,参加过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因为落实政策问题,1000多人聚集到了杭州。那天一早,我们到省政府门口一看,有500多人,再加上围观群众,人山人海,而且中老年人居多,我们很紧张。我马上向习书记做了汇报。他当时说的一番话令我至今难忘,他说:“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要关心他们,要爱护他们,做好工作。要积极调查,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对他们进行安置。 ”他没有把这种大规模的看成是“洪水猛兽”,而是第一时间想到了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让我非常感动。我接待好他们以后,就组织力量赶快去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在常委会上进行汇报。大家在会上商定了一个补助金额。当时,我们还想在这个金额基础上再提高一点,但这可能会对全国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最后,小局服从大局,我们按照政策规定发放了合理的补助。老兵们拿到了补助之后,事件很快就平息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的诉求如果得不到解决,可能接下来就要到,甚至到北京去。幸亏在习书记的主持下,这次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避免了事态扩大。

  采访组:通过您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习同志从不回避推诿困难,而是直面问题和矛盾,敢于负责担当。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会主动迎接挑战,解决问题。

  章猛进:是这样的。习书记不是那种端坐在办公室、听完汇报就作指示的领导干部。他这个人既沉稳又果断,关键时刻很有担当,既能当指挥员,又能当战斗员。

  比如,指挥“防台抗台”就是很好的例子。浙江位于东部沿海,几乎每年都有台风来袭。浙江的台风是很厉害的,特别是温州、台州那一片,在我的记忆中,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们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较差,有一次大台风横扫过来,造成很大伤亡。习书记是从福建调到浙江工作的,福建也是台风灾害的多发地区,他在福建工作很多年,对“防台抗台”很有一套。每一次台风来袭时,他都亲自到防汛指挥部指导“防台抗台”工作。在我印象当中,前后就有10多次。他明确向我们提出要求:“少伤人,不死人。 ”虽然只有6个字,但这是非常高的要求,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在过去,浙江人曾这样说:“不死100多人的台风,都不算台风。 ”这话从侧面反映了台风的破坏力是惊人的。习书记还提出:“台风来到之前,要防;台风来的时候,要避;台风结束的时候,要抢(抢修水利设施)。 ”这是既实事求是又灵活机动的抗台理念,指明了对付台风的策略,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记得,2004年8月12日,台风“云娜”袭击浙江,在台州温岭登陆的时间是12日晚上8点。 13日一大早,习书记就到台州温岭去了。由于温岭是台风的登陆点,受灾非常严重,发了很大的洪水,水流湍急,有一个地方的6000多名群众被困。习书记表示,要到群众被困的地方去。我们劝他:“你不要去!你个子这么大,坐冲锋舟,万一出了问题,人家背你都背不动。 ”但他态度很坚决,还是坚持坐冲锋舟进到被困地区。他带我们进去以后,老百姓看见省委书记来了,都非常振奋,紧张的心情也得到了缓解。习书记和老百姓聊天,鼓励他们,安慰他们,让他们不要紧张,还给他们分发矿泉水等救援物资。那天天气很热,我看到习书记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习书记在浙江工作的5年时间,为浙江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5年,他大量的时间都在基层,和老百姓在一起,和浙江人民并肩奋斗。那个时候,我就想,习书记未来必定能担负更大的重任。他从我们这里走出去,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这也是我们浙江省的光荣。(采访组:邱然 黄珊 陈思 原载3月3日《学习时报》)

  副题 他成功的背后,有一个“21元6角”的感人故事 创办者胡海平:师董会成立7年,服务中国数百万企业家和创业者,但自己终身难报家乡人的恩惠

  胡海平,定海白泉人。1982年毕业于原皋泄中学,后以舟山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混合班学习,浙大化学工程硕士。毕业后,他以面试综合能力第一的成绩进入宝洁公司任部门经理。1996年进入杉杉集团,历任副总裁、总裁、董事局副主席等职务,并带领杉杉集团完成从服装产业到新能源、金融控股的产业转型,被誉为“中国式综合商社操盘手”。

  2016年,胡海平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联手众多著名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共同创办师董会,并迅速发展成为以“大咖引领的智慧共享及企业互助”为特色的“人联网”双创平台。近日,师董会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

  近日,胡海平创办的师董会(中国企业家专业的高端综合性线O实时互动平台)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这离他的目标——把师董会做成“智慧界的亚马逊”又近了一步。

  到目前为止,师董会已在中国35座城市建立51家本地中心,为1467名会员和549万用户提供会员服务和企业服务,助力平台会员企业融资总额超过30亿元,帮扶项目千余个。同时,在京沪杭等地设有多家分公司及各地百余家分支机构,著名大咖导师及领域专家1300余人。

  “师董会的成立,就是一种创新,是为了分享商业智慧、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为国家经济转型、社会创新创业而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也是我们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一个理想。 ”胡海平表示,如今很多企业都在转型,有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升级;有创新商业模式、提升商业效率的模式转型;有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应用创新;有应对国际贸易压力,全球供应链的调整重塑等。种种变化,给大量企业带来了新的考验。如今师董会顺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相信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胡海平创办的师董会成立于2014年12月,它定位于用“智慧共享、企业互助”的方式,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创新、升级发展,致力于成为“智慧界的亚马逊”。师董会通过其线上移动应用App及线个本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疑问解答、商业智慧课程指导、企业合作、游学、论坛等商业服务资源支持。

  2019年9月,师董会向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股票市场——美国纳斯达克提交了招股书,但之后连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及瑞幸造假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影响,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烈火验真金,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所有中概股的加强审计复核考验下,师董会依然以稳定亮眼的财务表现,赢得了市场的肯定,并于今年2月9日,以“SDH”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完成上市。

  胡海平告诉记者,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师董会积极加强数字化转型,与F50举办首届F50全球资本网络峰会,推出“战疫直播”“师董带货直播”“视频沙龙”等一系列新服务,转“危”为“机”,逆势前行。据师董会2020年1~6月财报显示:营收不降反升,和2019年同期相比,逆势增长12.20%。

  面对疫情和中美经贸变局中的波诡云谲,师董会凭借自身坚定的发展目标和良好的业绩,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顺利上市,更取得了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99.75%的亮眼表现。

  1967年,胡海平出生在定海白泉,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老三。他说,自己生在农村但却从未干过农活,虽然父母文化程度都很低,但望子成龙心切,想让4个孩子都可以安心读书。

  中学时代有着胡海平最难忘的一段记忆,也让他记住了那个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数字——21元6角。那是1982年,他从皋泄中学(现白泉高中)毕业,以全定海第三名的成绩考入舟山中学。不幸的事情就在毫无征兆下发生了——父亲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父亲在世时,家里做点小生意,生活还算过得去,但父亲去世后,家境便每况愈下。兄妹4人要读书,学费是母亲找遍亲戚朋友借来的,因此没少挨白眼。

  胡海平的老师、同学知道他家的情况后,全班为他捐款,共计21元6角钱。“这件事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现在每次和高中同学聚会我都会先给他们鞠躬致谢,太感谢他们了! ”

  学费有了,生活费便能省则省。为了节省生活费,胡海平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都翻山越岭扛回自己一个月的粮食——马铃薯和咸菜。“高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入学时身高1.66米,毕业时已经到了1.78米,但是体重几乎没有增加,只有55公斤左右。 ”有时候实在太饿了,晚自习也参加不了,只好躲在被窝里睡觉来节省体力。“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事情,后来我从浙大毕业时决心弃政从商,下海创业。我认为,唯有做企业,才能创造财富,才能回报家乡父老,让更多学子成为有用的人。 ”胡海平说。

  家乡人的资助让胡海平暂时解决了温饱的忧虑,使他在贫穷的挟持下得以松一口气,感恩的种子由此在心中种下。正是因此,他始终将“感恩”两字放在生命中很重要的位置,不仅有对当年慷慨解囊的老师、同学的感恩,还有对学校、社会与国家的感恩。采访中,他提到不少曾经关怀和帮助他的老师、同学和亲友,仍记得他们包容自己有些急躁的脾气,规劝过自己年少的稚拙。而感恩的生发,在他未来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不断体现出来,使他的商海战记别有一番温暖的色调在里头。

  作为师董会的创始人,胡海平除了在全国各地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始终关注家乡舟山的发展。

  早在2017年,胡海平就带着师董会来到舟山开展合作。“师董会与金塘的合作是长期的、良性的。从2017年至今,通过师董会获得拓展和助力的金塘当地企业不在少数,其中有项目融资、渠道合作以及品牌推介等。 ”他说,师董会除了孵化、融资的师董投资公司,还有上百家合作投资机构,以及大量的师董会导师和会员企业。“我们非常期待能够引进和孵化舟山本地的好项目,也乐于把来自各地的龙头企业好项目介绍到舟山,分享给更多的舟山企业。 ”

  目前,师董会有3000多名各领域杰出人才担任专家导师。 500多万名企业家及创业者用户中,也有很多舟山企业家,甚至包括胡海平的老师、同学和亲友。他特别希望这些人能够在师董会帮助下提升智慧、开拓视野、开通商脉并从中受益。在当下这样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舟山人更应该积极主动地走进网络,向世界展示自己,让世界看到舟山的好、让舟山获得全球资源的支持。

  虽然不常回来,但是舟山近几年的变化还是让胡海平感到很欣喜。“不仅市容市貌、生活水平在提高,更重要的是,让企业家看到了舟山市政府建设的良好营商环境以及对民营企业的尊重和扶持。企业好了,家乡父老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变化让我这个舟山人感到非常骄傲,我也非常乐意配合政府宣传,帮家乡多招商,帮家乡的项目引进更多的合作者。 ”

  胡海平表示,自己作为浙江北京商会常务副会长、浙大上海校友会会长,特别希望能与舟山市政府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合作,在舟山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师董会希望通过智慧交流、产业合作等方式,帮助广大企业家不断提高眼界、开拓思路、丰富资源,更好地应对新的变化。

  在不久前举行的社会影响力投资与可持续发展会议上,胡海平应邀参加了题为《后疫情时代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战略思考与创新行动》的圆桌会议。这个会议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社会影响力投资与采购基金会联合可持续科技研策基金会等共同发起,致力于支持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目标。超过30位各领域杰出行动领导者共同讨论“当代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战略思考与创新行动”,嘉宾包括全球政界及国际组织领袖、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及专业研究者。

  胡海平在会上介绍了师董会成立以来,通过线上教育、线上课堂、线上问答、直播讲座、直播带货等方式取得的发展。“师董会的影响力来自于响应‘先富带后富’的号召、来自于中国近来倡导学习的‘张謇精神’。好的帮扶模式,能够为导师和会员提供合作契机,建立共赢,从而获得共同的经济价值。目前,师董会正在邀请更多有能力的优秀人士担任导师,帮助全球更多的人实现发展。

  在胡海平看来,21世纪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才,而人才最宝贵的便是智慧。他说,智慧是创造力、是转换力,是转型升级老产业、创新发展新产业的核心动能,是新经济时代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的中小企业,无论是舟山的还是国内各地的,最大的成长障碍还在于企业家本身。企业家的智慧、思维、视野、技巧、商脉、人脉都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舟山的中小企业要发展,关键是要提高企业家的核心能力。企业家的智慧提升了,企业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师董会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一个智慧经济数字平台,企业服务生态链。师董会的创立,核心就是聚集各领域的杰出顶级智慧“传帮带”中小企业,用“智慧共享、企业互助”的模式帮助企业家变强、帮助企业走向更大的合作舞台,从而赢得机会、获得资源。

  现在很多年轻人有创业的梦想、激情和拼搏精神。作为前辈,胡海平坦言,创业不是童话故事,除了理想和激情之外,创业更需要具备吃苦、抗压以及坚毅的精神。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更要具备科学规划、思考战略、掌握投融资技巧、拓展商业资源等能力。此外,年轻人初涉商海,难免会缺少经验,在企业的大局观和整体操盘能力等方面存在认知不足。这些都需要年轻人积极向成功的各领域大咖们多学习、多请教,少走弯路。师董会就是这种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的平台。

  舟山和宁波,一直以来,地域相邻、人文相亲,饮食、生活习惯甚至方言风俗等很多方面,都十分相近、相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两地人们称“我、我们”为“阿拉”。很多外地人一听到“阿拉、阿拉”,就自然觉得两地是一家人。

  在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舟山和宁波历来有着深厚的渊源,不少舟山人都是从宁波迁徙而来,因此不少学者认为舟山和宁波是同宗同族、同根同源的两座“阿拉”城市。

  “这两地名字的渊源,还要从数千年前说起。 ”舟山市地名专家王建富告诉记者,舟山和宁波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在行政区划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遥远的古代,宁波是山海贸易之地。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初,设置了鄮县——一个因贸易而生的城镇。那时,位于宁波东部海面的舟山群岛虽早已有人居住,但默默无闻,偶见于商人和方士口中的“海上仙山”。因没有专有的地名,商人和方士们往往以“甬东”和“海中洲”来泛指包括舟山群岛在内的海上岛屿。顾名思义,就是甬江东面的那个地方和海面上的那些岛屿。

  隋唐时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海上贸易更加兴盛,因贸兴市的鄮县,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大港口。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朝廷在宁波地区设置明州时,又在宁波东部岛屿设翁山县,隶属于明州(今舟山定海方位),舟山在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正式的名字。当时经济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频繁,明州港十分繁盛。翁山县则主要是防卫明州港的海上安全,当时人口仅有数千人。

  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农历六月,宋神宗在原来的翁山县地重建县治,赐新县名为“昌国”。据宋宝庆《昌国县图志》记载,昌国县初设之时为下县,虽是当时十等县中的最低一等,但作为前沿哨地,为明州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此后,经过舟山群岛到达明州、杭州和长江口、山东半岛等地的海外贸易再一次得到迅速发展,舟山群岛从此步入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息息相关的新时期。王建富说,正因为这一层的密切关系,舟山曾被被朝廷赋予“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可以昌壮国势焉”的历史重任,在护卫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有着重大贡献,寄托着强国富国梦想。

  因“海上丝绸之路”而兴的舟山群岛,经历几兴几废,在清朝初期又迎来了复兴时刻。“定海”,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正式出现了。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颁“展海令”,开始展复舟山,并移定海镇到舟山岛。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农历五月,康熙皇帝批示,“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舟山与宁波相邻,海定才能波宁,下诏改“舟山”为“定海山”,并亲自挥毫写下“定海山”三个大字。于是,清朝廷于1688年批准在舟山群岛设立定海县。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道光皇帝于1841年在舟山设立定海直隶厅,和宁波府一样,归宁绍台道管辖。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舟山群岛解放;1953年舟山专区成立,从此不再隶属宁波;1958年撤舟山专区,合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县为舟山县,1987年设舟山市。

  王建富提到,尽管行政区划有变迁,但历史上宁波、舟山两地还是时有分合。“比如说,1910年,定海县就设立榭北榭南二乡,1949年定海县设大榭乡属金榭区,而金榭区就是金塘大榭的合称,革命烈士林茂成便是牺牲在大榭,1950年10月大榭划归给镇海。 ”王建富介绍说,与大榭相反,嵊泗的滩浒,清代由长白岛六户人家去那开荒建村,但解放前属镇海,解放后划归舟山。另外,宁波的穿山这个地方也很有意思,曾经穿山人是春天带着耒耜到舟山六横耕作,秋天带着丰收成果回穿山过冬,这个内容被《康熙定海县志》记载“东作负耒而来,秋成捆载而去”。

  宁波、舟山地名的命名,更能展现两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骨肉相连,密不可分。

  春秋时候,就有“甬东”这个地名的记载,即“甬句东”,地处“海中洲”,《左传》中,杜预注“甬东,句章东海中洲也”,《国语》:“甬东,句章海口外洲。 ”

  甬,就是甬江;句,就是古代句章县,都是指代如今的宁波,而“甬东”刚直接指向甬江之东的边远海岛——舟山。从春秋到宋元,甬东一直是舟山的代名词,历代舟山有甬东村、甬东桥的记载,目前,这些地名仍在使用。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朝廷将明州改称宁波府,宁波地名从此沿用至今。王建富提到,“宁波”地名其实属于“定海”的派生地名,当时已有“定海”这个地名,即为现在的镇海,两者连在一起,共同构成“海定则波宁”之义,这两个地名实为血脉相连,唇齿相依。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康熙皇帝以“山(指今舟山岛)名为舟,则动而不静”,诏改“舟山”为“定海山”,并题“定海山”匾额。次年,舟山群岛正式建制定海。

Copyright © 2012-2023 1xbet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安卓通用版/手机APP下载 版权所有  xml地图  网站地图  备案号: